*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天臣配资
让你少走弯路!
整理 | 医学界报道组
202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(ESC 2025)已经落幕,还有哪些精彩内容值得关注?ESC赛道解说员医学界频道接下来为您带来——心肌病篇。
心肌病主要分为扩张型心肌病、肥厚型心肌病和限制型心肌病等类型。其中肥厚型心肌病(HCM)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心血管疾病,且是青少年运动猝死的最主要原因之一。
近年来,HCM领域的研究不断突破传统认知,从粗放管理逐步迈向精准分层。本次公布的研究分别从性别差异、心电图预警和疾病转归三个维度,为我们展现出一幅更为清晰、动态的HCM临床诊疗新图景。
肥厚程度低,死亡率却更高!
研究通过文献回顾与真实世界数据分析,指出了当前HCM临床实践中的易被忽视的一点——显著的性别差异。
基于英国考文垂大学医院的数据显示,女性HCM患者占比虽少(38%),却出现一系列“延迟且更严重”的特征:诊断年龄更晚(女性平均59.4岁 vs 男性平均53.5岁),心脏肥厚程度更轻(最大壁厚18.2mm vs 21.7mm),且所接受的间隔减容治疗率(44.1% vs 19.6%)和死亡率(20.5% vs 9.3%)却显著更高。
这背后可能的原因包括:女性症状可能更不典型,或被误认为其他疾病,导致诊断延迟;尽管超声测值“更轻”,但女性可能更容易出现舒张功能不全和微循环障碍;研究还发现女性携带致病性基因突变的比例更高。
这些发现强烈提示,“一刀切”的诊疗指南并不完全适用,临床医生需要对女性患者给予更多关注,对其细微症状保持高度警惕,并考虑更早进行深入评估。意识到患者存在性别等差异,是实现精准管理的第一步。
简单心电图,捕捉高危信号!
既然不同患者风险各异天臣配资,如何快速、经济地识别出高危人群?研究提供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简便工具——常规心电图上的QRS波宽度。
这项针对46名HCM患者的研究发现,QRS持续时间延长与一系列不良结局显著相关:
SCD风险:高危组(HCM Risk-SCD评分≥6%)的QRS持续时间显著长于中低危组(122ms vs 101ms)。
ICD干预:需要植入ICD或曾接受ICD恰当治疗(针对室速/室颤)的患者,其QRS也更宽(117ms vs 97ms)。
心力衰竭与房颤:QRS宽度还与心衰、房颤住院风险正相关。
这意味着,在诊室里花几秒钟测量的QRS时限,可能成为一个强大的“预警信号”。它是一个易于获取、可重复测量的客观指标,或能补足现有风险评分模型的不足,帮助医生更快地决策是否需要加强监测或提前干预,为患者抢得防治先机。
图1 QRS持续时间与不同结局的关联天臣配资
从防猝死到抗心衰,
全面管理模式需关注哪些指标?
识别出高危患者后,我们的核心治疗目标是什么?该研究提示:对于高危HCM患者,最大的长期威胁并非猝死,而是进行性心力衰竭。
该研究将206名患者按SCD风险分层后对比发现,高危组(风险≥6%)与低危组(风险<4%)在遗传背景上并无差异,但高危患者却集中表现出全面的心衰进展证据:
症状更重:NYHA分级更差,运动耐量(最大摄氧量)更低。
生物标志物更高:心肌应激(NT-proBNP)和心肌损伤(肌钙蛋白I)标志物水平显著升高。
纤维化更严重:心脏磁共振显示的晚期钆增强(LGE,代表心肌纤维化)范围更广(中位数16% vs 4%)。
对高危患者的管理,需从植入ICD“防猝死”的单线思维,转变为同时积极抗心衰、延缓疾病进程的全面管理模式。这包括更积极地应用药物(如β受体阻滞剂、地尔硫卓、新型心肌肌球蛋白抑制剂等)控制症状、改善心脏功能,并密切监测纤维化进展。
图2 LGE程度与多种因素相关
心肌病篇壁报播报完毕,您的领航员将持续为您前方开路!
下一站,我们将驶向……
不想错过精彩内容?请持续锁定医学界心血管频道!
医学界心血管领域交流群正式开放!
加入我们吧!
责任编辑:银子
*\"医学界\"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、可靠,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;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。
辉煌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